刷到这条20年前的旧闻时,我正在星巴克等朋友——手机屏幕上那个穿着病号服、手举「网瘾违禁品」的少年照片,和我刚买的Switch形成了荒诞的对比。你知道吗?2005年那会儿,家长会花6000块钱(相当于现在两三万)把孩子送进医院治「网瘾」,而现在,我表姐正忙着给她儿子报800块一节的编程课,就为了让他多玩会儿电脑。
记得特别清楚,那年我上初中。班里有个男生因为偷偷去网吧,被他爸用皮带抽得后背都是血印子。第二天班主任掀他衣服检查时,我们看见那些伤痕像扭曲的蜈蚣——当时所有人都觉得,这孩子「没救了」。现在同学聚会再聊起这事,那哥们正在某互联网大厂当游戏策划,去年刚拿了最佳创意奖。
新闻里那个叫赵磊的17岁少年,如果在今天,可能会是B站某个小众游戏区的UP主。但在2005年,他被迫在网瘾病房里接受「神经内分泌调节治疗」,每天的日程表精确到分钟:6:30晨跑,7:00集体诵读《弟子规》,22:00强制熄灯...最魔幻的是治疗清单里居然有「电击疗法」,而当时媒体争论的焦点居然是「15天6000块钱太贵」。
有个细节特别扎心:记者描述病房里的少年们会偷偷传递「违禁品」——不是毒品,是藏在袜子里的游戏点卡。现在想想,当年被诊断为「网络成瘾综合征」的症状:茶饭不思、回避社交、情绪焦躁...放在今天,不就是我们追剧/赶DDL/刷短视频时的常态吗?
前两天和我妈视频,她突然说:「你记不记得以前楼上的张阿姨?她儿子当年被送去戒网瘾,现在在腾讯做电竞直播,去年给他妈买了套别墅。」说着说着她自己都笑了:「那会儿我们还夸她狠得下心,现在想想,跟治左撇子似的。」
说真的,每次看到这类新闻都像在翻老相册。20年前我们恐惧「网瘾」,20年后我们焦虑「脱网焦虑」;当年家长砸锅卖铁送孩子去戒网瘾,现在孩子教长辈用智能手机还得哄着「妈您再点一下这个图标」...时代这辆过山车,有时候荒诞得让人哭笑不得。
你们呢?还记得第一次被说「有网瘾」是什么时候吗?我的是2007年,因为偷偷玩《梦幻西游》到凌晨三点——现在这款游戏出了怀旧服,我充了张月卡却再也没时间登录。有时候挺想对当年那个惊恐的社会说:别怕,等孩子们长大,他们会重新定义什么是「正常」。(评论区等你分享你的「网瘾」故事)
身处海外玩国服游戏时遇到网络问题或无法登录游戏?听中国大陆音乐/观看中国大陆影视影视地区限制/不流畅?使用Sixfast回国游戏加速器即可解决!
Sixfast使用方法:
1、下载Sixfast (多平台通用)
PC端下载:点击下载
移动端官网下载:点击下载
2、下载好客户端后按照提示登录注册账号,在会员中找到【兑换码】菜单项,输入兑换码【666】领取免费加速时长,也可以直接点击:https://www.sixfast.com/tg-exchange 按照下图所示填写兑换码【666】,并按照右边步骤注册登录Sixfast
3、在Sixfast加速器内找到需要加速的游戏或软件(包括STEAM商店) 国服/国际服都能正常加速,开启加速即可畅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