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點,我盯著螢幕上轉圈圈的緩衝圖標,聞到廚房傳來泡麵的油膩香味——這已經是今晚第三次重啟《漫長的季節》,每次看到龔彪和麗茹吵架的關鍵時刻,畫面就會卡成PPT。窗外多倫多的雪下得正歡,而我滿腦子只有一個念頭:到底要怎樣才能像在國內一樣流暢追劇?
這種崩潰感,在溫哥華開餐館的表姐比我更懂。上個月她迷上《蓮花樓》,結果愛奇藝海外版比國內慢了整整兩週更新。『客人問我成毅演的方小寶後來怎樣了,我只能憋出一句「等我翻牆回去看完再告訴你」』她邊說邊把沾著糖醋汁的手機往圍裙上擦,那動作跟十年前我們在老家偷連隔壁WiFi追《甄嬛傳》時一模一樣。
其實不只是影視劇。前幾天我媽在家庭群裡轉發《聲生不息·家年華》的片段,點開卻顯示『該節目因版權問題不可用』。六十歲的老太太氣得發語音:『我在美國給孫女聽毛阿敏唱歌都不行?這跟當年你爸翻牆買鄧麗君磁帶有什麼區別!』背景音裡還能聽見她反覆點擊重試的噠噠聲。
說來諷刺,現在海外華人能輕鬆買到老乾媽和螺螄粉,卻被一道數位長城擋在文化鄉愁之外。我採訪了在悉尼留學的小堂弟,這傢伙為看《樂夏3》竟然研究出用學校實驗室的國內IP遠程登錄:『最慘的是決賽夜,VPN突然斷線,我對著卡住的彭磊表情包乾瞪眼到天亮,第二天presentation全程在說「rock」這個詞』
寫到這裡突然想起,去年回國時我在高鐵上用騰訊視頻狂補《三體》,旁邊大叔瞄到我的螢幕突然感慨:『你們在國外的,看這些得費不少功夫吧?』當時我只是笑笑,現在真想搖著他肩膀喊:何止是費功夫!這根本是場需要技術、耐心和運氣的生存遊戲啊——
PC端:
移动端:
也可以通过下面的链接兑换加速时长:点击兑换